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73节 (第2/3页)
莲灯你不知道?就是先帝昭王那盏锁莲灯啊!是中洲的匠人特地进献的!据说是中洲那边的东西,赶着死人头七的日子,点燃那盏灯,就可以将死人的魂魄召唤到灯前!” “锁莲灯进献到昭王面前的时候,娴妃都死了好几年了,所以他才没成功!现在宣王是什么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,他皇位都保不住了,还管劳什子灯!这盏灯就是打宫中来的,千真万确!” 杜常清那一瞬间愣住了,他们走出去好远,他还愣在原地,心中飞速换算。 好像……今天就是阿桢的头七。 ……还可以再见阿桢一面。 他不顾人家异样的眼神,追问到了锁莲灯悬在珍宝阁中等买家,便飞一样进了城,穿着半湿的衣服,街上都没什么人,强行让人家开了门,然后买走了那盏锁莲灯。 珍宝阁昨日才悬了灯,今天就被买走了,来买的还是个千里跋涉而来的外地人,又觉得可巧又觉得可叹,怕他恍恍惚惚出事,还让人带他去本地最大的客栈给他租了个偏僻院子,顺便把锁莲灯使用事项一二三四给写明白了。 锁莲灯要等到晚上才能用,还要准备许多祭奠用的纸钱,要给她搭雪白的帐子,买漂亮衣服,准备好吃的,这样她才会乖乖被灯召唤过来。 杜常清出去买时鲜水果给阿桢的时候,还听见旁边的人说他们本地的一桩怪事,和刽子手有关。 他本来就精神不好,恍恍惚惚的,不知不觉听完了整个故事,呆在原地痴想,老板连叫了他好几声才反应过来。 杜常清给了钱,买好的水果又落摊子上了,着相了一般往外走,叫也叫不住。 他先再去了一趟珍宝阁,嘱咐店家不要把自己买灯的消息说出去,什么也不要说,就当他是来丰都玩的,在客栈里租了个院子。 店家看他魂不守舍,腰间又佩着刀,怕他激愤之下冲动起来伤人,连忙答应了,甚至仍旧悬了盏差不多的灯上去,仍说锁莲灯还没卖出去。 不让人泄露锁莲灯召唤之人已经死去的消息,是还在盼望什么呢?难道盼望那个已死之人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吗? 珍宝阁的店家向来是个热心肠的,见他这么说,前后一联想,已经明白了这位着白衣的客人在奢望着什么,叹了口气,有些感慨,但也仍安心继续看自己的书了。 丰都盛行神鬼传说,他看的也是志怪故事,如今手上这折正是大名鼎鼎的《丹阳丞》。 说的是丹阳丞有个宠婢,临死之前,托付自己的妻子照顾这个婢女。但是他的妻子一直很讨厌这个婢女,丹阳丞一死,她立刻就把婢女活埋在了丹阳丞的墓碑旁边。 后来妻子也亡姑了,她的儿子要开墓让她与亡夫合葬,结果一挖,挖出了个不会动不会笑、栩栩如生的绝色美人,正是之前妻子活埋的那个婢女。 儿子对这个绝色美人一见倾心,朝夕相待,日日让自己的生魂侵染滋养她,不久美人怀了孩子,能见太阳了,神色也生动起来,真的变成了活人,便嫁给了这个儿子,后来为他生了两个孩子,两个孩子都做了大官。 令滞留在尘世间的魂魄返生,就是要用生魂精气足够地滋养她。 第72章 皎露为霜 易桢觉得自己真的太难了。 她以前受到的教育是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螺丝钉,现在却要跑出来研究怎么安全地潜入自己亲爹的房间。 在她不多的梦境回忆中,易老爷的形象实在单薄得很,一如每个丧偶式育儿家庭的父亲一样,为数不多的任务就是:赚钱、滚远点。 易家是河内的望族,但是易老爷在易家五个儿子里面排第三——前不着村后不着店,虽说是嫡子,但从没担着什么期待,也没受什么宠爱。 易老爷也是难得糊涂,没人管就没人管,他自己一个人逛金石市场赏花品酒也挺快活的。 易老爷后来就娶了易桢的母亲,易桢的母亲嫁给他,生了两个女儿,没了。易老爷伤心了一阵子,另娶了王家的女儿,也就是易如和易业诚的母亲。 王家也是世家望族,嫁过来续弦的这个女儿是庶女。这个王氏嫁过来之后,三五年过去,易老爷的兄弟死了个精光,易老爷成了易家的家主。 易老爷这个人,赏风玩月比较在行,当家主理政就不太行了。但是这个人又比较实诚,虽然能力不行,但态度还不错,一天到晚都泡在正事上,在王家的帮衬(王家如今的家主,正是继母王氏的亲哥)下,易家既然发展得还不错。 在《祸心》书中,易老爷的形象也基本就是“能